【两会聚焦·奋进新征程 当好主力军】
乘着“产改”的东风再出发(主题)
(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陈俊宇 罗筱晓 卢越
“‘产改’以来,在一线工作现场,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发现问题,并想着法儿解决。”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为深化“产改”提供法治保障,让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师王忠才代表很受鼓舞。在他看来,此时推动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将大大激发一线产业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已进行5年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项改革带来的变化正广泛惠及产业工人,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积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朝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迈进,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真谛,展现产业工人的力量与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乘着‘产改’的东风再出发,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工人力量。”王忠才代表说。
制度“护航”产业工人成长
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试制所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修代表是31位联名提交议案代表中的一员。这位一汽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能大师,正是乘着“产改”的东风成为高技能人才的。
在中国一汽,杨永修代表大名鼎鼎。他能把发动机缸体、缸盖垂直度和同轴度等制造精度做到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是拥有18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大王”,也是集40余项荣誉于一身的大国工匠。
“一线工人成长成才,须自身苦练内功、提升技能,更离不开一汽汽车产品不断升级的使命,以及集团‘产改’的制度护航。”杨永修代表说。
中国一汽高度重视和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了《中国一汽党委关于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明确5个方面16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推进“产改”工作落地见效。
2021年,技能人才职称“双贯通”制度在吉林落地,切实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搭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一汽集团共有5人评为高级工程师,杨永修位列其中。
“因为有好的制度‘护航’,产业工人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杨永修代表说。
让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更加突出
近日,一段短视频在网络流行。视频中,一名塔吊女司机向人们展示自己有着“360度高空景观”的工位。
视频的主人公是中铁四局渝昆高铁项目95后塔吊女司机梅源。原本枯燥的高空塔吊工作室被塔吊女司机生生演绎成一个让人羡慕和充满浪漫想象的活力空间。中铁四局总经理韩永刚代表说:“从乐观阳光、充满活力的年轻职工身上,我看到了产业工人的新形象、新作为。”
近年来,中铁四局不断探索和实践产业工人队伍管理的新模式,从“五同”“五自”升级到目前的3.0版本“五共”,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农民工队伍转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加快‘产改’立法进程,对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发展壮大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充满期待。”韩永刚代表表示。
同样充满期待的还有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喷粉班班长卢跃富委员。“面向产业工人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增强一线工人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卢跃富委员认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能从机制上助力培养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让产业工人创新蓄满“动能”
联名议案建议制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包括,“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构建”“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保障”等内容。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孙景南代表看来,进一步深化“产改”,要持续从提升待遇、优化评价导向、完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等方面着手。
如何建立一个既让企业能接受,产业工人也能得实惠的机制?孙景南代表建议,通过开展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落实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薪酬分配的机制,同时广泛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行业)技能竞赛,把举办竞赛与选树工匠、培树劳模结合起来,推动更多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
“有力的法治保障,一定会激发更多的产业工人为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让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孙景南代表说。
“国家出台的政策落地,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马秀丽委员说。在她看来,边远艰苦地区的高技能人才尤其值得关注,她相信相关法律制度会为“边远艰苦地区企业人才引用育留营造良好的环境”。
“与职业院校合作,让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导师。”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高级技师李海桦代表认为,通过构建“工人教授”发展新通道,“有利于建立工匠大师培育池,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新一代青年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信心力量。”(中工网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