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资料图)
篇1:《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学设计
《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88页例1,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合计”的含义,进一步体验对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统计图(1 格代表1 个单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三只小猫相约一起去钓鱼,现在我们去看看他们的钓鱼情况吧。
二、教学例1.
请观察上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填写好下面的表格,教材88页
请学生回答每只小猫钓鱼的条数,并说说怎么想的?
点名学生回答这里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比较文字记录和统计表记录更喜欢哪一种,并说说理由,总结出用语言记录虽然说的很清楚,但是需要的文字特别多,而表格也能表达清楚并且更简洁。
介绍表的名称: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表。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来记录数据,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的形式来记录数据。
怎样把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来呈现呢?
请同学们根据小猫钓全天钓鱼数统计表,试着涂色完成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图,教材88页,
让学生展示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在涂色的时候是从下往上一格一格的图,小白猫钓了九条,所以我们就在小白猫对应的纸条上图,九个小格小灰猫钓了八条我们就在小灰猫对应的纸条上图,巴格小黄猫钓了七条,就在小黄猫对应的纸条上涂七格。像这样用一个个方块或直条的形式来表示出每只小猫掉鱼的条数,这样的图我们叫做他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看出谁钓的最多?谁钓的最少吗?生回答,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回答,因为小白猫图涂的直条最高,所以他钓的鱼就最多,小黄猫图的直条最矮,所以他钓的鱼最少。用条形图一眼就能看出谁钓的鱼最多,谁钓的鱼最少?根据条形图的高矮,就能判断出哪个数量最多,哪个数量最少,数量多的涂色就越高,数量少的涂色就越矮。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图完成下面的填空,教材88页。生回答填空,现在请大家对照统计表和统计图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可以提示:统计表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统计图又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学生比较这两种表示方法,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三、课堂活动
调查全班最喜欢的少儿节目人数。
刚才我们通过两种方式了解了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最喜欢看的少儿节目的人数。先看这个统计表的名称是什么?生回答。介绍节目名称有:小猪佩奇、斗罗大陆、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如果你最喜欢的节目不在这几个当中,那就选择其他。现在应该怎样完成这个调查呢?请大家帮忙想一想吧。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一起讨论。讨论完后,老师请人回答。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可以预设一些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评价,你的想法真不错。老师追问,还有其他想法吗?当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评价你的想真好。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真了不起。
在学生说得方法中选择一种完成统计,完成表格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四、练习(明确一下教材页数或制作详细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料保存
1、考考考,请学生对照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空格部分。请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统计小组同学的年龄
小组里选一个代表负责统计。选一人汇报结果。
3、观察统计图谈感想,让学生意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篇2:五年级活动《统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活动《统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形的收集整理,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活动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法与教法设计:
1学生学法: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2教法:设置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格表示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课时与课型:
1、课型:新授课。 2、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组图、课堂练习纸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探索,课件交互式练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群小朋友,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吧。
2、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小朋友)
3、你喜欢哪种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
(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一)搜集、整理数据。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分类数,作记号 )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看看每种图形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正方形6个,三角形12个,长方形8个。)
(二)完成统计表。
1、填写数量。
2、你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吗?
3、除了统计表记录数字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看清统计的结果呢?
(三)探索完成统计图。
1、讨论交流,用统计图(画格子)表示。
2、出示统计图,教师板演。(每列7个)
(1格代表1个)
3、注意三角形的涂色,涂完了吗?(不够涂)怎么办?
4、小组讨论。
5、交流汇报,1格表示2个比较合适。
6、教师引导:2格表示多少?3格呢?
7、分发课堂练习纸,学生练习涂一涂统计图。
8、练习,展示。(不仅要涂得对,还要涂得好。)
9、你能快速看出它们分别有几个吗?
(引导:可以在左边标上数字)
10、当我们的数字很大时,1格还可以表示多少?
三、巩固深化。
1、在生活中,你比较喜欢什么动物?
2、这儿就有一张物的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你看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马上就要下课了,课后你喜欢什么运动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课后调查收集同学们的体育爱好,完成95页的统计图,好吗?
篇3:《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篇4:《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篇5:《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觉得哪些运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运动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篇6: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4页例1和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课件
篇7:统计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再填表(出示图片)。
(1)统计表
(2)统计图
(3)说一说
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
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三种图形一共有几个?
2、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简单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请同学们完成94页例1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5、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桌交流)。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年级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1个单位的,今天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2个单位的。
六 、作业。
篇8:《统计》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画折线统计图。
2.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三、预计教学时间:2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5.9-2.1 50.9-21.1 90-27 509-213
【解答题】4.2比1.3多几?
4.02比10.14少几?
(二) 指导练习
【基础练习】练习十九第4题
认真看图,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1)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7.5℃.
3)他的体温在4月7日6时到12时这段下降得最快,4月9日,12时到18时这段比较稳定。
4)图中的虚线表示正常的体温。
5)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好转。
【提高练习】练习十九第7题
在附页2绘制折线统计图。
1)注意:在统计图里注明标题,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数据,描点,连线,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拓展练习】练习十九第6题
第6题。
向学生介绍沙尘暴的危害和形成原因。认真看折线图,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②以来沙尘暴总天数逐渐减少。
③好的建议:要植树造林,禁止滥砍乱伐树木等。
(三)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篇9:《统计》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09.11.19
授课人:刘兵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篇10:《统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经过紧张的训练,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拉开了序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跳高
师追问;除了想知道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2:我还想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长跑
还有吗?还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狗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猴呢?)
师及时板书:合计狗兔猴
师说明:像这样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实际上是按运动项
目分类的,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师适时在跳高、长跑、合计的前面板书:项目,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而把运动物分为狗、兔、猴三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这种分类则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师适时在狗、兔、猴、合计的前面板书:动物种类,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两张统计表。
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
1、完成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
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提问: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
提问:两张统计表一个按项目分类统计,一个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
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提问:上面的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
师说明: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
生1:有的有把,有的无把.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
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
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休息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是小狗、小兔和小猴们有一个要求:它们每种动物要玩一样的玩具,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把这些玩具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指名生说,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回答,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较,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篇11:《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篇12: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大家注意看屏幕。(点击课件)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动物?有多少动物呢?你想知道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少动物朋友吗?想知道哪种朋友来的多,哪种动物朋友来得少吗?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生答。板书:统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记录单,回忆记录方法。
师:老师帮大家记录了一下,看这是什么记录方法。
生:正字
那大家能根据老师记录的结果填一下统计表吗?
2、点击课件,出示统计表
生:填表
师:填完了吗?调查各组统计结果,指最后一组,说是老师点击课件,问:和大屏幕上统计结果一样吗?
3、制作统计图
师:大家现在看着统计表上的结果,看出各种动物谁多,谁少吗?那我们还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一下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呢?
生:统计图。(如果没人说出,请同学们拿出统计图,让大家做前强调纪律,提要求。)
要求: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照格子和各种动物的数量,讨论一下一格代表几个数,讨论好后再自己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生:讨论后作图
师:巡视指导(1格代表2个数)
4、收集作品对比,突破难点。
(1)师提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再过一会问:做完的请举手,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老师收集好的作品。
(2)收集一份一格代表两个数的,一份一格代表一个数的,展示比较,让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生评价怎么样.(如学生认为都可以,老师加以肯定)
师补充:如果你要统计的数用1格代表1个数,都占满了还不够怎么办,哪种方法可行?所以以后比较大的数我们就可以用一格代表2个数,如果更大的数可用一格代表3个,5个或10个数。
5、演示做图过程,重做统计图。
同学们想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随着说,涂格的位置,1格代表的数量)
师:同学们会用1个格代表2个数来做统计图了吗?还想不想再做一做。把刚才的.统计图翻过来,再做一遍好吗?
过一会提示说:组长注意选出一个最好的作品来教到老师这来。等交上5份后,教师公布评比结果(大声读名),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6、看统计图提问题。
师:从咱们在刚才做图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小结。
刚才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用1个格子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六第2题,某地区10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说出作法,老师演示,回答问题,如果有时间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题。
四、课后延伸,总结。
篇13: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板书: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 其他:9÷40=0.225=22.5% )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算百分数,引出问题矛盾,渗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求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分析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我想同学们对扇形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扇型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给同学们自己有种学习的思考空间以及加强情感上的教育,以及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把在自己本节课所学收获到的和大家分享,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应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 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 其 他:9÷40=0.225=22.5%
水:250×87% =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篇14: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谁备:
小黑板、统计图、统计表、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老师这里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数量比较多,请同学们帮帮老师数数各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活动数图形。
2、现在老师想知道,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怎么办呢?(把各种图形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呢?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各种图形数量?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各种图形数量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图形
△
□
○
个数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图形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可以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学习例1
(1)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四种动物卡片(展示图画: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你喜欢什么动物,请说一说。
(3)老师这里有某个学校的二年级喜欢动物的情况的统计数据。
喜欢动物的统计数据表
动物
小猫
小狗
小兔
小乌龟
人数
8
10
16
6
(4)学生活动比赛绘制条形统计图(选出前五名的作品展示)
教师提供条形统计图有1格表示1个数量和1格表示2个数量的,让学生自已选择用哪种。(总结出用1格2个数量的较好)
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堂课时上的作业
探讨问题: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 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统计》课,主要是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单位、表示2单位或更多的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1、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科书所给的材料,结合我自编的内容,创设了一个数图形的情境,并让整个情境贯穿于课的始终,数图形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一年级的学生容易数出图形的数量,学生的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由此可见,兴趣还真是学生乐学的法宝!
2、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进行“数图形”的统计时,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如:画“正”、打“√”、数一数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统计,然后让展示学生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但是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独立进行统计。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整堂课,我都以低年级学生能接受并喜欢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亲切,平易近人,语言温和;并时常以微笑鼓励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基本都跟着我走了,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让活动富有童真童趣,让学生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学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篇15: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66-69页。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xx 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篇16: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 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 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 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 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 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 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 统计教学设计
★ 《统计》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数学教案
★ 活动教学设计
★ 教学活动设计
★ 活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