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长沙6月25日电 (记者 唐小晴)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25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种业研究中心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联合攻关推进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唐文帮汇报了该中心在耐盐碱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STRK1;培育出全生育期3‰盐度下,一等优质、抗白叶枯、亩产400公斤以上的耐盐杂交稻新品种“菁两优326”进入国家生产试验,可满足东南、华南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品种需求;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全生育期6‰盐度下亩产突破300公斤的第三代耐盐杂交稻新组合“叁优9号”;研创出耐盐碱水稻专用肥“金葵子复合微生物肥”,连续2年在11个试验示范点较对照平均增产19.6%。
三亚崖州湾核心科研基地的耐盐碱水稻。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供图“还培育出161S、沁886S、599S、盐416S等耐盐不育系。其中‘盐416S’成为第一个审定的不育系,并组配出系列高档优质耐盐组合。”唐文帮透露,“599S”及系列组合在不同盐水浓度下及海水倒灌背景下表现出超强的耐盐特性。
今年6月初,海南乐东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实现首次收获,经专家测算,这片耐盐碱水稻亩产540.49公斤。
耐盐碱水稻适应能力强,不仅抗盐碱,还抗风、抗涝、抗病虫害,推广起来,能让更多荒滩变良田,更好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与普通水稻田相比,盐碱田水稻产量低些,但稻米口感比普通稻田要好些,且耐盐碱水稻营养价值含量极高,其中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白米要高2倍到3倍,它的糖转化率在人体中也比较低,非常适合糖尿病和高血糖人食用。
中国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约1亿亩,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耕地,培育应用耐盐碱水稻品种及其配套关键技术,按亩产300公斤产量计算,1亿亩盐碱地可年增产稻谷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端稳“中国饭碗”,综合利用盐碱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途径。
袁隆平院士倡导成立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组织、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11家优势单位共同建设,总部设在海南省三亚市亚洲湾科技城,建设目标是至2030年培育出适合中国不同盐碱地生态区种植且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种10个至15个,累计推广面积1亿亩,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以上。
“经前期探索,中心形成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盐碱地改造利用及耐盐碱水稻推广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唐文帮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致力建设成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种业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