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西交利物浦大学“面向未来·再定义大学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学术界、教育界、媒体界的专家及贵州省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百余人,共同探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教育应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兴趣导向的终身学习。
(资料图片)
现场,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2022年度“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郑强教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国际问题专家高志凯博士,贵阳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强分别发表主旨演讲,从多元化视角探讨面向未来的大学教育和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等全社会关切的议题。
倡导并支持终身学习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指出,数智时代面临着信息知识的泛滥、“知道主义”和肤浅脑袋盛行,“知道分子”和大量专业工作将被AI和机器人取代,教育如果只是简单停留在教知识,教育的价值将迅速衰减。
他强调,面对数智时代,素养教育日益重要,想象力、创造性、融合能力日益凸显,人机融合将成为常态,教育的目的将从消除“无知”转变为使人类具备应对UACC(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多变性)的能力。
“我们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导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未来各种各样资源那么丰富的情况下,不是简单地让自己被这些资源消耗掉,而是自己能利用这些资源去创造价值、做不一样的事。”席酉民说。
为支持终身学习,西浦将享有国际声誉的教授讲座、iOS开发等公益公开课,由微软、Adobe、神州数码、麦格劳希尔等全球合作伙伴开发的办公软件技巧、创意设计、高效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引入“西浦学习超市”,免费提供给学习者,让身在贵州乃至全球的每一位学习者能自由获取学习资源。
“在思考中外合作办学的时候,我们更看重自身能够扮演怎样一种角色,仅仅把学校办出高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以自身实践来推动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是西浦更大的一个使命。”席酉民说。
在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的17年教育探索过程中,西浦为包括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在内的全国上千所学校的上万名教师提供专业化支持和发展培训,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从业者领导力。
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在圆桌论坛环节,西浦党委书记、副校长钞秋玲教授与西浦语言学院院长HelenBeech、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赵春、贵州家长代表赵继勇、贵州校友代表黄雨曦以“西浦教育故事”为主题,从大学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国际化教育亲历者等视角分享了对于未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理解。
“教育要为未来做准备。”钞秋玲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许多新兴学科还没有出现在大学的专业目录上;但同时,产业结构变化催生了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催生了科研方式的转变,未来不仅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钞秋玲表示,近年来西浦提出大学要主动融入社会,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基础研究优势,与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相融合,并在持续完善已有的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之外,探索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肩膀上,引领开拓新行业发展的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以及营造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的3.0模式。
现场,西浦2023宣传片《教育·向未来而生》也在论坛上正式发布。在影片中,西浦与电影导演、数字艺术家们合作,将真人影像、数字特效和人工智能完美结合,在内容和视觉两方面展现西浦面向未来的教育探索。
西交利物浦大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合作创办,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成果,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学。
通讯员石露芸寇博现代快报+记者徐晓安
(西交利物浦大学供图)
(校对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