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唱响“海门山歌”击沛筑赏古音,沉浸式打开方志古籍
2023-07-06 00:01:38 扬子晚报

7月4日,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南通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海门区地方志办公室选送的“海门山歌”表演唱在江苏书展苏州主展馆中心舞台精彩上演。舞蹈、双人对唱、海门山歌、节日欢歌、山歌表演唱、城市形象歌曲、山歌民俗表演7个节目,以海门深厚的文化积淀、民间艺术为表演唱元素,展现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江海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资料图)

唱响“海门山歌”,

观众意犹未尽

《美丽中国》以优美的舞蹈传达秀美灵动的江海神韵;《农家书屋歌声甜》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生动讲述了张謇对海门的贡献和影响,一幅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在歌声中缓缓展开;山歌《走南闯北海门人》唱出了勤劳勇敢的海门人敢闯敢干的实业精神;《节日欢歌》展现代代江海儿女追江赶海的韧劲和通江达海的包容;山歌表演唱《海门有诗有远方》描绘了海门独特的江海风光和浓浓乡愁,海门人在追逐创业的道路上继往开来,不断展开美丽的家乡画卷;歌曲《龙腾江海》充分体现海门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山歌民俗表演《丰收的笑声》以江海大地基层群众劳作的鲜活场景,庆祝这片土地的丰饶多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展演结束,不少观众久久停留,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展演形式新颖有趣,衔接流畅,表现力极强,具有浓郁的江海特色。

“海门山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区域性民歌类别,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门山歌”将记载在志书里的江海文化、民俗风情,以表演唱的形式亮相展演,充分展现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城市精神和先辈们追江赶海的豪迈胸襟。接下来,南通市地方志办将继续深入挖掘地情文化资源,创新方志宣传方式,进一步弘扬江海文化,展现南通魅力。本次展演在江苏有线“视界观”APP和“方志江苏”“江海晚报”视频号同步现场直播,在线观看展演人次超350万。

非遗扎堆,

文化展演亮点不断

除“海门山歌”之外,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开幕以来,“方志江苏馆”除了人从众、排长队的江苏十三个设区市文化地标盖章打卡,新江南画派、沛筑、金坛刻纸、手工缠花、宜兴陶艺、烙画技艺等方志文化展演也是精彩纷呈、亮点满满。

7月1日,书展开幕当天,在“方志江苏馆”北舞台区,来自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的樊锡刚带来了经年累积的6幅精品,并现场创作了一幅山水佳作,古琴演奏家于湘莲以曲助兴。现场展示的6幅作品皆为尺牍小品,方寸之间,烟华满纸,或浅色淡彩或素缟纯墨,或风物清嘉或渔樵耕读,或湖山辽阔或撷取一角,四时江南尽入笔端,风情江南现诸纸上,作品中流溢出空灵之美、秀逸之韵、眷念之情。樊锡刚在创作中将宣纸、湖笔、徽墨、端砚等文房四宝一一呈现,滴水、研墨、铺纸、起笔、挥墨、敷色、题署、钤印,笔墨轻触、收放开合,一个半小时后一幅《喜渔归》便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旁观看的国画爱好者们直呼过瘾。一位喜好丹青的小朋友表示要当堂拜师,还有几位国画爱好者为求画在现场等待了近2个小时。

而在南舞台区,来自徐州沛县的“中国沛筑第一人”郝敬春之子郝泽华,展演了《渔舟唱晚》《茉莉花》......古音悠悠,声声入耳,并邀请观众体验演奏技艺,别致的演奏方式让在场的读者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筑,作为我国最早的击弦乐器,形似筝,有十三条弦,弦下边有柱。击筑,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汉朝进入其发展兴盛期。汉高祖刘邦曾在沛县老家自击筑唱《大风歌》,成为千古绝唱,此后筑亦被称为“沛筑”,但千百年来只见记载、不见实物。在我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沛县人郝敬春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恢复研制下,沛筑终得涅槃重生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郝泽华还特意为此次书展,准备了《从沛筑到中华筑——沛县工匠的筑梦之旅》分享给现场观众,他说:“沛筑从方志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展现给观众,希望更多的人能从典籍中探寻悠美的传统文化”。

7月1日下午,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坛刻纸和金坛区非遗项目手工缠花的传承人又带来了金坛刻纸和手工缠花技艺。金坛刻纸的传承人何雅雯和杨帆在现场精心雕刻大运河常州段和长荡湖景色,并请现场观众参与沉浸式体验,不仅是小朋友,很多现场书友都争相体验,活动现场异常火爆。

一位带孩子在现场体验的家长说,金坛刻纸非常精美,功夫全在刻的过程中,小朋友这一刀一刀的体验不仅培养了耐心,而且锻炼了专注力。更有刻纸爱好者现场请教,当场拜师学艺。金坛手工缠花技艺师姚海霞和吴娟在现场展示缠花技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体验。

现场许多小朋友和书友在亲自操作缠花工艺后都惊叹,这绕线操作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一点不容易。缠花工艺的关键点在于“缠”,讲究缠功,有一句老话叫“缠花妙不妙,全在手牢靠”。精美缠花的背后凝聚的都是技艺师的匠心和巧思。活动现场还赠送了20份刻纸给爱好者和书友们。

7月2日上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强,带着他的“中华文明”大型主题紫砂创新项目来到书展现场。一踏入“方志江苏馆”,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古老的紫砂制作工坊。这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紫砂茶具,无一不凝聚着它所代表的时代的文化符号,仿佛在静静地讲述着一个个独特的故事。从古至今,紫砂茶具通过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演绎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辉煌,成为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一位身着传统汉服的少女正在展示紫砂的独特韵律。她手持一壶古朴的紫砂壶,动作娴熟而又优雅。在她的妙手下,壶身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穿越时光,让观众不禁为之倾倒,纷纷拍手叫好、拍照留念。一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将泥料巧妙地贴在紫砂壶上,信手搓泥、攀枝布叶、一气呵成,泥料就瞬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葡萄枝叶。观众们纷纷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花园之中。

7月2日下午,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烙画“闪现”方志江苏馆,一经展演,便引得众多书友驻足观看。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艺术家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通过不同的温度烙绘出色调的浓淡和深浅,展现出别具特色的肌理变化。

“方志江苏馆”还推出阜宁面塑、南京金箔、江宁剪纸等方志文化展演,让书友们在了解省情、体味文化的同时,感受到大美江苏的独特魅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热门推荐